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工程项目集中采购方式的探讨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之:采购
大型乙烯项目设备全过程检验监
采购代理:三层次消除项目管理
PMBOK之项目采购管理学习
项目采购管理之合同行政管理
采购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成功
项目管理理论中关于软件项目外
对信息化项目分包商选择与管理
论信息系统项目的采购管理
浅议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文化建设
项目文化建设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
总承包管理在共建共享通信基站
国际工程项目架子队建设与管理
广东水利工程总承包工程变更与
通信设计企业拓展工程总承包的
浅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
基于EPC模式的大型石化工程项目
浅议项目管理的冲突来源及其应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管理模式 >> 正文
马钢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7-16 14:01:49

  马钢是一个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自1958年8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挖潜、改造,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道路。特别是自1993年9月企业改制成立股份公司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系统的技术改造。有力地改善了产品结构,大大地提高了技术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发展后劲,技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1年7月,公司根据“十五”发展规划,为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在2004年底前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对生产工艺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决定在一钢厂平改转的基础上新建2#、3#转炉系统;改造2300mm中板新建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改造@850初轧新建冷轧薄板及热镀锌板生产线,大幅度增加板材的品种和比重,全面提高马钢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为了实现公司的综合生产能力平衡,对2500m3高炉、300m2烧结机、2#焦炉移地大修;建设5#、6#焦炉干熄焦及回收系统、40000m3/h洲制氧机等工程,并对车轮压轧系统、高线轧机以及厂区公辅设施进行改造。

  由于其投资规模之大,工期之紧,施工难度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工艺装备之新,均堪称马钢建设之最。如何圆满完成公司基建技改的艰巨任务,实现公司的战略决策。是公司基建技改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基建技改项目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马钢在股份改制前的35年间,形成的钢铁综合生产能力仅仅200多万吨,而在这短短的十年间,便一跃成为50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其发展之快是与公司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技改步伐分不开的。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坚持在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也提高了生产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增添了后劲,创造了效益。同时,在技改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由传统项目管理体制向现代项目管理体制的转变。

  (1) 项目管理机构的变迁

  1)多部门管理体制

  在马钢基建技改的历史上,曾有过“计划、设计、设备、材供、工程、合同预算、建设办公室、安全环保、保卫、征迁”10多个部门约600多人管理工程;形成多头管理、协调量大、办事效率低下。

  2)以建设工程部为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

  在股份公司成立伊始,公司设立的技改项目管理机构为建设工程部,实行的是“部、处制”,即在部下设“三处一室”(设计管理处、工程管理处、合同预算处及建设办公室),此机构的设立,虽然把过去分散、独立的工程管理部门“归纳”在一个部门,但内部各处室仍然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

  3) 以基建技改部为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

  为了形成从项目前期准备、实施到竣工验收、投产的一条龙管理体制,公司借98年机关机构改革之机,将建设工程部和三处一室一并撤消,重组为现在的基建技改部,并把设备采购划人,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了从工程设计、施工准备、招标投标、投资预算、合同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了业务关系,加强了业务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协调,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地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2) 项目管理方式的变化

  1) 甲、乙、丙三方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模式

  马钢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体制下运作,其管理机制、方式及理念具有很强的计划色彩。在处于由生产计划型向市场经营型的体制转变过程中,技改项目的管理体制更是如此。仍保持着计划体制下建立的项目管理模式,即“以建设、施工和设计单位参加的甲、乙、丙三方三位一体,共同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乃至由公司领导担任项目建设指挥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模式”。由公司派出的指挥部领导相关单位,协调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职能部门。这种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手段协调关系、配置资源。经常出现甲、乙、丙三方责、权、利关系不清,相互扯皮,多头指挥,责任主体缺位,管理不到位,投资、进度都得不到控制,且项目主体单位(生产厂)不参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与生产相互脱节。

  2)甲、乙双方联合工程指挥部管理模式

  在H型钢工程建设初期,由于建立的联合工程指挥部,甲、乙双方在一个“共同体”内共同管理与指挥。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发现甲、乙双方职责不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