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土的基本性质研究
为全面了解国道312线沿线黄土的基本性质,先后在会宁县鸡儿嘴(K105+150)和青江驿(K54+740)取代表性黄土土样,在界石铺到青江驿段K54+680的U形黄土冲沟内取饱和软黄土土样,及在国道309线王源岘子及雷家岘子内取夯填黄土土样,现场测定了含水量和容重,在室内进行了微观结构观测和矿物成份分析及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并进行了饱和及非饱和黄土力学性质的本构关系研究。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对非饱和的黄土填土,采用Daniel方式的E—μ非线性弹性模型,可以较满意地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而对于饱和软黄土,其不排水应力应变及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具有特征阶段性。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若用E—μ模型表达,当应力水平S>0.5时,破坏比Rf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弹性模量Et的很大变化,即放大倍数β对Rf非常敏感。对此研究提出了适合饱和软黄土的一个新的K—G模型及相应的参数确定方法。
实验表明,上述模型已能很好地描述饱和软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随着施工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振动碾的采用,填土的干容重已远远超过过去人工夯实及非振动式压路机所能达到的水平。为此,由重型击实标准确定的最大干容重达到18.72kN/m3,最佳含水量降至12.5%.填筑干容重由过去的15.7~16.7kN/m3提高到17.64kN/m3.这对高路堤的性态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干容重的提高使击实土的湿陷系数降至远小于0.015,变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此外,土的压缩系数在P=200kPa、300kPa、和600kPa时,而一般天然黄土的压缩系数为2.0~20.0×10-4kPa-1,这意味着路堤的沉降比过去有所降低,预留沉落量也可相应减小。
2、高路堤的离心模拟试验方法
离心模型试验是根据重力场与离心力场等效的原则,利用离心机所提供的离心力场来模拟土工建筑物的重力场。使模型中的应力和应变与原型中对应的数值完全相等。从而客观地显示原型在各个时期和各种受力情况下的性态。它可以在仿真的应力场中模拟土体及结构物,以便揭示其未知性态,或收集积累土体及结构物的性态资料,实现了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的完美结合。具有比普通的1.0g模型试验,如土工槽和振动台试验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3、高路堤的平面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对应于路基顶宽12m的路堤,共进行了12组平面应变模型的离心试验研究(模型比为1∶200)。路堤高度从30m至63.8m,边坡从1∶1.75变至1∶0.5.试验土体干容重分γd=16.17kN/m3和17.64kN/m3两种。重点模拟了路堤在施工过程中、完工时刻、路堤挡水时三种情况下路堤的性态。模拟的固结变形期为2.3~7.2年,试验时对整个剖面布置了变形观测网,并安装若干位移传感器和土压力盒,测定堤顶沉降和堤内土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当填土干容重γd=16.17kN/m3时,建在天然新黄土上的46m高的黄土路堤,当边坡为1∶1.5时,路堤建成7.2年后,堤顶沉降为100cm;而建在板岩(接近刚性)上的路堤,当边坡比1∶1.5时,建成7.2年后,挡水20m深堤顶沉降为143.7cm,即压实度为86%时,沉降比达3.1%~3.2%.当填土干容重达17.64kN/m?3,即压实度达94%时,30m高路堤的沉降比,在不挡水时为0.3%~1.3%,挡水时为0.34%~1.39%.高63.8m的路堤不挡水时,边坡降至1∶0.5时,仍能稳定,且沉降比只为0.60%.但不断挡水和坡面浸水时,边坡1∶1.2为临界边坡,当坡比n≥1.2时,沉降比仅为0.62%,而坡比n降至1.0时,沉降比升至1.25%,当坡比降至0.63时,路堤边坡将整体滑移。
根据试验结果,对于60m以下高度的路堤,从变形角度看,在挡水、坡面冲刷等不利组合下,边坡取1∶1.2是合适的,而从稳定角度看,边坡还可以陡一些。
老黄土或红色黄土地区的路堑边坡情况,也接近上述结果。
4、高路堤的三维离心模拟试验研究
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特点在于考虑冲沟岸坡对路堤的影响,真实地再现高路堤的实际工作状态,研究中共进行了3组试验,模拟了高为30m,γd=17.64kN/m3的路堤,冲沟岸坡分别为1∶0.6和1∶1.0,路堤边坡为1∶1.5,路堤不挡水及挡水时(水位高度为11m)的工作状态,同时还比较了分层填筑与一次填筑的差别,进行了多层填筑,多次运转的三维模型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