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析变电站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成刚 刘…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9 19:02:5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强度是否达到规范的规定要求而提前拆模,混凝土强度尚未达标使构件过早承受自重和上部荷载,进而使构件产生变形和裂缝。一些施工单位为节省模板体系的周转材料,将下层已拆的模板支架材料用于上一层模板体系,使下层的楼板在无支撑的情况下承受上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撑体系及浇砼荷载,这些荷载,特别是GIS室屋面板的施工荷载和模板支撑体系荷载,往往远超过下一层楼板的设计的荷载,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过载的变形和裂缝,情况严重的发生楼板坍塌的质量事故。

  1.2.2 预防措施①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式振动器对楼板砼进行充分振捣,以保证楼板砼的密实性、抗渗性、强度和耐久性。②及时对踩沉的楼板负筋提起复位,保证楼板的抗负弯矩性能。加强对工人的职业道德 教育 ,提高质量意识。③加强构件的浇水养护,普硅混凝土初凝后必须马上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最短不得少于7天,应以不少于14天为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广泛推广 经济 、便捷、有效的薄膜布覆水养护措施。④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规程要求进行模板支架体系的有效计算和设计,加强对模板体系施工的监控和验收,保证模板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对承受模板荷载的基土必须进行充分压实或夯实,合理确定模板立杆下垫块的大小和厚度,保证模板体系的压应力不大于基土的承载力。并对基土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保证基土不因上部模板淋水而软化或下陷。浇砼时要使楼面的砼料及时摊开,保证模板体系不发生局部集中过载。

  1.3 气候条件

  1.3.1 成因分析①温差过大。长江以南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气候,夏季的屋面温度达40℃,若采黑色防水层的屋面,太阳照射的屋面温度达45℃以上。而该地区雨量充沛,暴风骤雨频繁,雨后的屋面表面温度迅速骤降至20~25℃,睛雨间的温差达25℃以上。屋面的结构在快速降温下产生的冷缩变形应力大于梁板的抗拉强度,则产生了拉裂缝。此类裂缝多发生在纵向长度较长的屋面连续梁及板上,如图2中的裂缝a。梁裂缝大部分在梁的上半部分,个别严重的裂缝将裂至梁底,而板的裂缝则常常裂至板底需形成通缝,进而发生屋面渗水而影响使用功能。②室内湿度过低。由于变电站的房间门窗长期紧闭,其中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甚至更低。而房间的混凝土往往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持续2年左右的时间。在正常的湿度环境中,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是十分微小的,而且这些裂缝随湿度变化处于产生、愈合的反复过程,因而裂缝不会进一步扩展。但当混凝土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非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进而形成通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室内楼板的板角处,如图2中的裂缝b,而屋面较少出现此类裂缝。

  1.3.2 预防措施①屋面板采用带反光铝箔或浅色的防水层,以减少深色吸热效应而降低屋面温度,进而减少冷热温差。②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框架结构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的间距应控制在35~55m为宜。③屋面梁,特别是连续梁,负弯矩筋必须通长设置,截面最小配筋率宜提高至1%~1.5%,且钢筋截面积不宜少于800mm2(上下各不少于2Φ16)。连续梁间距应不大于2.5m为宜。④屋面板,板跨不宜过大,以不大于2.5m为宜,屋面板厚度不宜少于120mm,屋面板负弯矩钢筋应通长设置,底筋、负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底筋直径不宜小于Φ6,负筋直么不宜小于Φ8。⑤为防止室内楼板因湿度过低而引起干缩裂缝,应经常开窗,或在外墙设置百页窗或抽风机等设备,以改善室内外空气流通,保证室内有不低于85%的正常湿度。条件许可的,可定期洒水以增加室内湿度,则室内楼板的防裂效果更好。⑥在各楼板的阳角中增设抗收缩的构造钢筋,宜采用双层、双向Φ8@100~150的钢筋(L~2000mm)。⑦按前述要求,加强混凝土材料的控制和完善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1.4 地基变形

  1.4.1 成因分析 地基发生较大的变形及不均匀沉降,也是引起楼板开裂重要因素。地基发生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繁多和复杂的,本文只讨论在工程实践中常常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两种因素。①天然地基持力层被扰动、浸泡,使持力层的基土软化而丧失承载力。或基坑超挖后回填松散材料,使该填充层的压缩性大为增加,增大了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②该地区较多地方的地貌为冲积地带,地下的淤泥层较厚,有的地方甚至为新填区。这些地方地下水位高,新泥仍未完成固结,并仍在继续发生沉降。若在这些地方进行工程建设,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仍在下沉和固结的新填土和淤泥层对桩侧的负摩阻力影响往往经常被忽视,高估了桩基础的承载力,引起建筑物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的沉降,使建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