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房地产 >> 正文
住宅建设工程的产业化及国外经验借鉴
作者:佚名 来源:论文图书馆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13 8:10:52
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实用技术,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 ,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美国政府尤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和城市发展部 1000万美元专门研究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经费,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航天署正计划将太空船中心先进环境技术如水的循环、净化利用、太阳能电池等逐步开发成民用 品以推广到住宅产业中。

  3.2 可持续化理论的引入

  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其内涵是淘汰落后,着眼现实的技术物质条件,合理利用资源 ,不断优化和提高效率,遵循发展的螺旋 型上升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坚持发展的阶段性 、创新性,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重环境 、生态保护 和优化以及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延续。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认识住宅建设,来讨论现阶段住宅建设的发展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对住宅建设发展的基本判断和趋势,加深对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以上海为例,新世纪上海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最根本 的是 以科技进步为核心 ,以节地 、节能 、节材和环保 为 目标 ,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功能质量 、环境质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逐步完善住宅部件系列化开发 、集约化生产 、配套化供应的能力 ,有序构筑现代化的住宅生产体系,开发生态型 、环保 型 、智能型 的住宅小区 ,加快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根据新世纪住宅发展 的特点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战略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住宅健康、有序地发展。

  3.2.1 住宅布局的全面规划,加强 土地市场的严格调控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它在住宅建设中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晰住宅布局,并相应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政府可以建立土地强制收购储备机制加以调控 ,从而控制整个城市的土地总量。例如:凡已征土地,按城市总体规划不宜建造住宅的,应通过经济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予以调整、回收;凡在规定期限内因建设单位原因无法开发的已征土地,政府可按测定的土地现值核发土地权益书,收 回土地使用权 。土地权益书作为有价证物可以随地价变动而升贬 ,可以转让 ,可用于银行抵押和偿债,亦可在政府出让土地时在市域内换回等值的土地 。除了旧区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中涉及的国有土地转性为住宅用地可采取有偿 调拨 的方式 外 ,政府应有计划地通过拍卖、招投标等形式 出让 商品住 宅用地 ,逐步形 成市 场化的土地供应机制,同时以此为主要手段,调控全社会住宅建设规模 ,形成住宅发展良性循环局面 。

  3.2.2 坚持四高标准,全面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

  住宅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根本 在于使住 房这个特殊商品成为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并在最终消费中实现它的价值。市场化的住房供应机制,最大的特点是 消费者 的 自由选择 ,“以人为本”开发理念是最好试金石。据此 ,新世 纪的住宅必须 以“四高 ”为标准,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 、高质量施工 、高水平管理,全面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水平。

  (1)首先,从新的高度来认识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要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这主要包括以人为本 思想 的灌入 、规划 的因地 制宜 、社 区氛围 的着重营造以及设计的实用性和独特性。

  (2)高质量地抓好施工环节。从改进施工工艺和控制建材、设备质量着手,建立住宅质量责任制度 ,全 面实行 以两书为主要标志 的质量承诺制度 。在有条件 的地方 ,通过试 点 ,逐步推 广菜单式全 装修住 宅。

  (3)高水平地搞好住宅区的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核心 内容应提倡最 常用 、最基本和最体贴 的服务 ,再在此基础上配以特色和等级 。

  3.2.3 规范 、完善住宅金融

  住宅金融是市民实现住宅消费的润滑剂 ,是住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公积金制度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今后除在归集和政策性放贷上体现政府行为外 ,应打破封闭运作 的现状,适度调整法定归集的比例,同时采取各种办法拓宽资金来源。

  3.3 住宅产业集团化发展

  日本 的住宅产业化始 于 2O世 纪 60年代初期 。当时住宅需求急剧增加,而建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明显不足。为了使现场施工简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日本对住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